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6:37
的行为所感动,最后还是把他给放了。
很早以前,隋炀帝曾经挑选了几百名身手矫健的官奴,称为"给使".这些官奴被隋炀帝安排在了玄武门,以备突发情况。隋炀帝给予给使的待遇很优厚,甚至会把宫女赏赐给他们。宇文化及等人对此早有准备,他们暗自联络了司宫魏氏作为内应。魏氏在宫中深得隋炀帝信任。在起事的这天,魏氏假传圣旨,让给使全体出宫。所以,当时玄武门内没有一个给使,宛若空门。
司马德戡率领士兵进入玄武门,攻入内城皇宫。隋炀帝听到这个消息后,大惊失色,慌忙换了衣服往西逃跑。魏氏在内打开了左门,裴虔通和元礼带兵进入阁中,涌入永巷,追问问隋炀帝的下落。有宫女指出了隋炀帝的藏身之处。校尉令狐行达拔出刀,冲上前去。隋炀帝非常害怕,躲在窗户后面问:"你真的要杀我吗?"令狐行达答:"末将不敢,只是想请陛下返回长安而已。"说完上前扶着隋炀帝走了出来。
隋炀帝还是晋王时,裴虔通是隋炀帝的亲信,经常跟随在他的左右。隋炀帝看到裴虔通,问:"你不是我的老部下吗?你有什么不满?为什么要背叛我?"裴虔通答道:"臣不敢,是将士们太想家,我只想恳请陛下,能带领将士们返回京城。"隋炀帝说:"朕本打算等长江上游的运米船到了,立刻返回长安。既然如此,那朕现在就跟你们回去吧!"裴虔通闻言,便带兵将隋炀帝看守起来。
第二天早上,孟秉率领铁甲骑兵前去迎接宇文化及。宇文化及被吓得浑身发抖,说不出话来。有人上前参见,他只会坐在马鞍上,低着头,连声说:"罪过。"宇文化及来到宫城门前时,司马德戡出宫门迎接,引他进入朝堂之上,尊称宇文化及为丞相。
裴虔通对隋炀帝说:"陛下,现在文武百官都在朝堂上等您,您应该亲自去慰劳一下众臣。"裴虔通牵来战马,逼着隋炀帝骑上去。隋炀帝嫌马鞍和笼头太破,一定要换成新的,才上马。
当裴虔通手提大刀,牵着隋炀帝坐骑的缰绳走出宫门的时候,参加叛乱的士兵欢声雷动。宇文化及看到隋炀帝,对身边的人说:"还让这家伙出来干什么?赶紧弄回宫里杀了算了。"隋炀帝走到众人面前,环视一周,问:"内史侍郎虞世基在哪儿?"马文举答道:"已经被砍头了。"随后,隋炀帝被带回了寝殿。司马德戡和裴虔通等人站在隋炀帝的旁边,亲自看管。隋炀帝看到此情形,叹息道:"我到底犯了什么罪,以至于落到这步田地?"马文举说:"陛下,您怎么能说自己没有罪过呢!您背弃宗庙,不管国事,不停地到处巡游,对外不断用兵征讨,自己生活极尽奢华荒淫。盗贼蜂起,百姓生活困苦,年轻男子都死于战争,妇女儿童无处安身,死于沟壑野外。朝堂之上,奸佞当道,不接受臣子的进谏。"隋炀帝辩解道:"我承认,确实有负于天下百姓,但是你们这些文武大臣呢?你们享受着俸禄和爵位,富贵至极,为什么还要造反叛乱?今天这件事,到底谁是主谋?"司马德戡正色道:"主谋不止一个人!普天下的人都对你心存怨恨!"
宇文化及派封德彝到隋炀帝面前宣读他的罪过。隋炀帝问他:"封德彝,你可是士人,怎么能做这样的事呢?"封德彝羞愧得红着脸退了出去。
隋炀帝最疼爱的小儿子赵王杨杲,当时才十二岁,在隋炀帝身边哭闹不止,被裴虔通一刀砍死,鲜血溅满了隋炀帝的衣服。众叛将商讨决定要杀掉隋炀帝。隋炀帝说:"身为天子,自然有天子的死法,怎么能随便对天子动刀呢?把毒酒拿来!"马文举等人不允许隋炀帝用毒酒自尽,令狐行达强行按着隋炀帝坐了下来。隋炀帝知道自己别无选择,只好从身上解下了一条练巾交给令狐行达,令狐行达就用这条练巾绞死了隋炀帝。
隋炀帝知道自己迟早有一天会遭遇不测,便经常把毒酒带在身边。他还对身边的美人说:"如果有一天,有人叛乱,杀进宫来,你们先喝下毒酒,我随后也喝。"如今,真的有叛乱发生,隋炀帝找人要毒酒时,身边的人都逃走了,竟然一点儿毒酒都没找到。
萧后带着宫女拆下床板,钉成棺材,装殓了隋炀帝和赵王杨杲的尸体,停在西院的流珠堂中。
当初隋炀帝外出巡游时,蜀王杨秀都会被囚禁在骁果营中随行。宇文化及杀了隋炀帝之后,便打算立杨秀为皇帝。经过商议,大家认为这种做法不行。于是,宇文化及下令杀了蜀王杨秀和他的七个儿子、齐王杨暕和两个儿子以及燕王杨倓。为了斩草除根,随行的隋朝宗室和外戚,无论长幼全部被叛军杀死。只有秦王杨浩因为平时和宇文智及有交往,才保住了性命。
齐王杨暕,小名阿孩,在隋炀帝面前不得宠,父子两人关系一直不好,互相猜忌。隋炀帝一听有人叛乱,就问萧后:"不会是阿孩吧?"当宇文化及派人到齐王府邸去杀他的时候,杨暕还以为是隋炀帝的命令,对来人说:"放开我,我没有造反!" 杨暕被叛军拉到街上,乱刀砍死。直到死,杨暕也不知道到底是谁要杀自己。最终,父子之间的误会也没能消除。
在叛乱中,内史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蕴、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秘书监袁充、右翊卫将军宇文协、梁公萧钜等人及其儿子被乱军所杀。
宇文化及逼迫萧后下令,让秦王杨浩称帝。杨浩没有实权,只负责签署诏令。宇文化及安排他住在偏远的宫殿里,并派专人负责看守。宇文化及自任大丞相,统领百官,总理朝政。宇文智及担任左仆射,内史令由宇文士及担任,原来的黄门侍郎裴矩升任右仆射。
随后,宇文化及率领十万余人往西,准备由水路返回长安。行军中,宇文化及的仪仗规矩完全比照皇帝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