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6:37
了出来,拍着胸脯信誓旦旦的回答:"请陛下准许我率骑兵三千,我即可前往长安取他首级。"文宣帝听后,为了表扬他的勇气可嘉,赐他帛一千匹。赵道德走上前说:"魏国和齐国是东西方两个势均力敌的国家。假如我们能轻易的将对方擒获,那对方也可以轻而易举的置我们于死地。刘桃枝狂妄自大,口出狂言,本应该处死的,陛下怎么还滥加奖赏于他?"文宣帝听了又说:"道德所言好像也在理。"于是将本来赐给刘桃枝的绢帛收了回来,转赐给了刘道德。有一次,文宣帝打算骑马从一条很高的陡岸上直接跳到漳河里去,赵道德硬是拉着马缰绳把文宣帝拽了回来。文宣帝怒不可遏,要将赵道德斩首以消心头之恨。赵道德说:"就这样死于陛下之手我毫无怨言。我想,即使到了九泉之下,我也会毫不避讳地向先帝启奏,让他知道他有个嗜酒如命,胡作非为,不可一世的儿子。"文宣帝听后,许久讲不出话来,也不再想杀赵道德了。又过了一段时间,文宣帝对赵道德说:"我又喝酒了,还喝得很厉害,作为惩罚你必须狠狠的揍我一顿。"当赵道德真的动手要打他时,文宣帝却跑开了。赵道德一边追,一边喊:"身为一国之尊怎么能出尔反尔,做出这等有失身份的举动呢?"
典御史李集进谏,当着大家的面竟然将文宣帝与夏桀、商纣相提并论。文宣帝眼里可容不得沙子,下令将他捆起来放到流水中浸着。过了很久才把他捞上来,然后问他:"还拿我和夏桀、商纣比吗?"李集回答说:"由此看来,你简直还不如他们呢!"文宣帝下令继续将他浸到水里,来来回回折腾了很多次,李集依旧没有改变他的回答。文宣帝大笑着说:"实在没想到天下还有如此蠢的人,当年龙逄、比干跟他比都是小巫见大巫啊!"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态,文宣帝竟释放了他。谁知,过了不一会儿,李集又被拉去见文宣帝。这一次,李集似乎还想进谏,文宣帝二话没说直接下令腰斩。喜怒无常的文宣帝,没有人能猜想得到他是想杀人还是想免你死罪。
宫廷内外生活在文宣帝淫威下,每个人心中虽然是极度怨恨,却敢怒不敢言。文宣帝对人和事一向都是暗自观察,默默的在心底做出是非判断,从不露于神色。所以群臣面对他都不敢胡作非为。
文宣帝沉溺于酒色,常山王高演非常的不满。文宣帝觉察到了,说:"就是因为有你在,我才一直这么纵情享乐!"高演听后痛哭流涕,跪拜在地上,不知道说什么好。文宣帝也号啕大哭起来,顺手把杯子摔在地上,说:"我知道你很不满意我一直这么喝酒,我决定从今往后,胆敢有人向我献酒,我就杀了谁!"于是把酒杯都拿来摔碎了。可好景不长,文宣帝依旧嗜酒如命。高演又偷偷的撰写了奏折,准备再次进谏。常山王听后劝高演不要这么做,高演没有理会。于是,高演找了个机会痛痛快快的向文宣帝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依旧遭到了文宣帝的怒斥。高演和文宣帝面对面站着,文宣帝拿着手里的刀一直在高演的肋下比画着,并扬言要砍死他。又把那些曾被高演责罚过的人叫来,拿刀架在他们脖子上,逼他们说出高演的短处。即使这样,那些人也还是没说什么。文宣帝就释放了他们。王是王昕的弟弟。文宣帝一直怀疑,高演是听了王的话才冒死来进谏的,就动了要杀王的念头。高演私下悄悄对王说:"王,为了保住你也保全我自己,希望您能明白我的良苦用心,不要责怪我。"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打了王二十杖。不久文宣帝又一次发怒,可听说王被杖责,也不再想杀他,只是鞭打了一顿并剃光他的头发,发配到兵器坊服役。转眼三年过去了,再次提起进谏的事,高演又和文宣帝争执起来。结果被文宣帝用鞭子狠狠抽了一顿,高演于是就用绝食以示抗议。太后心疼儿子,昼夜哭个不停。文宣帝见状,心里像长了草一样,手足无措。自言自语地说:"如果这小子真被折腾死了,我可拿我老母亲没辙!"于是多次前去探望高演,并劝他:"你要是能好好吃饭,我就把王放出来还给你。"于是就释放了王,还让他前去探望高演。高演抱着王说:"我感到气虚乏力,怕是命不久矣。"王痛泪流满面地说:"天道神明,善有善报,我相信上天也不会让殿下就这么惨死在这的!从血缘关系上讲,陛下是您的哥哥,论地位尊卑,他是您的主子,您也就别和他计较了!太后十分挂念殿下,殿下不吃东西太后也就不吃,殿下即使不为自己考虑,也应该为年事已高的太后考虑考虑吧?"话音未落,高演就勉强坐起来开始吃饭了。王也因此而提前结束了在兵器部服役,官复原职并继续留在高演府中。后来高演做了任录尚书事,得到官职的人纷纷前来都去拜见高演,即使离开了也不忘拜谒,表示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