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6:36
,撤回了包围上白的军队。
十六日,石世被封为谯王,刘氏被废,降为太妃。没过多久,石遵还是把他们杀了。
李农到邺城领罪,石遵回复了他的官位。
当时镇守蓟城的沛王石冲,听说石遵杀掉石世自立,就对辅佐他的同僚们说:"石世按照先帝的旨意继位,石遵专横,把他杀掉,这真是天大的罪过,我要亲自出征去讨伐他!"于是石冲让宁北将军沭坚留下守卫幽州,自己率军五万从蓟城出发,并将讨伐石遵的文书传到燕、赵之地。石冲南下途中所到之处,人们云集而来,抵达常山时,军队已达十多万人。
行进到苑乡时,石冲见到了石遵大赦的诏书,他慨叹道:"石世、石遵都是我的弟弟,死去的已经无法挽回,活着的何必再自相残杀呢!我还是回去吧。"石冲手下的将领陈暹劝阻道:"石遵杀君夺位,罪大恶极!主上您要率军北返,但我不会回去。等到我进军京师,擒获了石遵,再来恭迎您,请您主持大局。"闻听此言,石冲决定继续前进。石遵闻讯,急速派王擢送信劝阻石冲,但石冲不听劝告。石遵便派武兴公石闵及李农率领精锐士卒十万人迎击石冲。在平棘,双方交战,石冲大败,他本人被擒。石遵赐他自杀,并将他手下的士卒三万多人活埋了。
武兴公石闵对石遵进言说:"蒲洪才能显著,如今他镇守关中,我担心秦州、雍州之地,很快就不再会归赵国管辖了。虽然是先帝临终受命让蒲洪镇守关中,然而如今陛下执政,策略自然适时而变。"石遵听从了进言,便解除了蒲洪的都督一职,其他职位一如从前。蒲洪对此深感不满,回到枋头后,便投降东晋了。
前燕平狄将军慕容霸给前燕王慕容俊上书说:"石虎生性暴虐,荒淫无度,上天已将他抛弃。如今的些许残余,还自相残杀。中原地区局势动荡,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深切期盼仁爱和抚恤。如果您率大军奋起,石氏的军队必定不战而降。"北平太守孙兴也上表说:"眼下石氏内乱,天赐良机,我们应就此进取中原。"当时前燕先帝大丧刚刚过去慕容俊有所顾忌,没有答应。
慕容霸急忙来到龙城,对慕容俊进言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万一石氏东山再起,抑或被别人取而代之,那就不只是失去进取中原的有利形势,更是为将来埋下了祸患。"慕容俊说:"虽然邺城内部大乱,但邓桓实力雄厚,粮草充足,据守着安乐,现在如果攻打赵国,东面的道路阻塞,只能走卢龙。然而卢龙地势险峻,山路狭隘,敌人如果居高临下从中间截断我们的去路,那我们就首尾受敌,那可怎么办?"慕容霸说:"邓桓虽想竭尽全力,为石氏坚守,但将士们常年征战在外,思念家人,归心似箭。如果我们兵临城下,他们自然无力抵抗。请让我率部担任殿下的前锋,从徒河出发,悄无声息地前往令支,打他一个出其不意。等到他们得到消息后,一定惊慌失措。这时,最好的对策不过是城门紧闭,决不迎战,情急之下不免就要弃城逃跑了,根本无力抵抗!这样一来,就消除了被截留围困的隐患,殿下也可以从容前进了。"
慕容俊还是下不了决心,便去征询五材将军封奕的意见,封奕对他说:"行军打仗,敌强我弱就智胜,敌弱我强就力夺。所以才有以大吞小,拨乱反正。我国自先帝在世时,就以仁义治国,崇尚高尚品德,军队强大,武器精良。石虎则因暴虐无道,死未瞑目,就爆发了子孙争位的混战。中原地区的百姓,如坠水深火热的深渊,日夜企盼救兵。大王如果现在进军中原,先拿下蓟城,再直取邺城,军威浩荡,再宣传仁义,弘扬道德,能够对亡国之民关怀抚恤,百姓怎会不夹道相迎呢?石氏那些凶残的党羽一见大王的旗帜,就像冰一样土崩瓦解了,那里还能继续为害。"
从事中郎黄泓说:"我夜观星象,发现太白星位于中天,木星停留夜空之北,这正是北方之国入主中原的征兆。大王何不顺应天意,尽快出师。"折冲将军慕舆根也说:"中原百姓饱受石氏祸乱之苦,都想通过改朝换代脱离这种悲苦的境地,如今正是天赐良机,不容错过。自武宣王慕容以来,我国广进人才,体恤百姓,重视农耕生产,练兵强国,就是在为今天储备力量。如今时机成熟,却犹疑再三,弃之不用,难道是老天不想让中原安定,或者是大王不想君临天下?"
慕容俊不禁笑了,听从了他们的劝告。分别任命慕容恪、慕容评、左长史阳鹜为辅国将军、辅弼将军、辅义将军,称为"三辅".同时精挑细选兵士二十多万,由慕容霸担任前锋都督、建锋将军,讲习武艺,进入临战状态,为进攻石氏积极做着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