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6:35
兴奋杀敌的样子。随后,曹节将符信收好,让人关闭了宫门。他拿刀威逼尚书台的官员写下诏书,让王甫担任黄门令。曹节让王甫带着诏书前往北寺监狱,去抓捕尹勋和山冰二人。山冰怀疑诏书是假的,坚决不接受,最后被王甫所杀。接着,王甫又杀了尹勋,救出了郑飒。
随后,王甫带领卫兵匆匆赶回皇宫,夺了皇帝的玉玺,劫持了窦太后。他又命令中谒者关闭宫门,看守南宫,切断了连接北宫的复道。而后,王甫又让郑飒等人持诏书,带领皇宫中的侍御史和谒者,去抓捕窦武等人。
窦武不接受诏书,只身跑到了步兵校尉军营。他和侄儿,步兵校尉窦绍一起,杀了传旨的宦官。窦武随即召集了北军五校尉营数千名将士,屯兵于都亭下。窦武对将士们说:"现在,黄门和中常侍的宦官,谋反叛乱,尽力平叛者,事后必封侯重赏。"
陈蕃听到宦官谋反的消息,连忙领着自己的下属、学生和门客八十多人,手持刀剑,直闯承明门。一行人来到尚书台门前,陈蕃振臂高呼:"窦武大将军赤胆忠心,一心为国。如今是宦官犯上作乱,怎么反而诬陷窦武将军大逆不道?"
这时,王甫正好走出来,听到陈蕃的话,怒斥他道:"先帝刚去世没多久,陵墓还没修好。窦武能有什么功劳?他们父子三人同时封侯,家中竟然聚敛了上万的资产。身为朝廷官员,却有如此行为,这难道不是无道之举吗?你作为宰相,与官员相互勾结,私下结党,你还想去哪儿捉拿叛贼?"说罢,王甫就命令一旁的卫兵上前抓捕陈蕃。陈蕃拔出剑,神情严肃,言辞犀利地驳斥王甫。最终,陈蕃还是被士兵抓住,关进了北寺监狱。
在狱中,一名黄门的小太监,用脚踩着陈蕃,得意洋洋地说:"老不死的东西,现在没办法裁减我们的人数,克扣我们的俸禄了吧?"当天,陈蕃在狱中被宦官折磨致死。
此时,碰巧护匈奴中郎将张奂,奉命返回京城。曹节等人认为,张奂刚回到京城,不了解事情的内情。于是,曹节假传圣旨,让周靖升任行车骑将军,并命令周靖和张奂一起,带领五校尉营剩余的士兵,追捕窦武。
天微微亮的时候,王甫带着一千多名羽林军和虎贲武士,从朱雀掖门出来,与张奂会合后,一起到达皇宫正门,与窦武对峙。此时,王甫手下的士兵多于窦武的部队,占了上风。他让手下向窦武的士兵喊话:"你们是皇帝的卫队,指责是保卫皇宫的安全,为什么要追随窦武谋反?先投降的人有重赏!"
北军五营校尉府的官兵,对宫中的宦官素来有所畏惧。听到这样的喊话,陆续有士兵投降了王甫。到了吃早饭的时候,窦武手下的几千名士兵几乎跑光了。窦武和窦绍万般无奈之下,只好逃走。但是有好几路官兵,对他们围追堵截。最终,两人都自杀身亡。窦武和窦绍的首级被砍下来后,挂在洛阳的都亭,以示众人。
随后,窦武的亲族、姻戚和宾客被大肆搜捕,全部被杀,无一幸免。侍中刘瑜和屯骑校尉冯述,则是被灭了全族。虎贲中郎将刘淑和前尚书魏郎,被宦官诬陷,是窦武的同党。结果,二人自尽身亡。窦太后被迁入南宫居住。窦氏家族的其他人被流放到日南郡。文武百官中,凡是与陈蕃、窦武有关联的官员,一律被罢官,从此不再录用。
议郎巴肃曾经参与过窦武的计划,但是曹节等人不知道此事。因此,巴肃只是被罢了官。后来,曹节发现巴肃参与过密谋,立刻下令追捕他。巴肃得知消息后,自己到了县衙。县令将巴肃领到后院,打算留下官印,与巴肃一同逃走。巴肃对县令说:"做臣子的,不敢隐藏自己的谋略,有了过错也不会逃避刑责。既然我当初没有隐藏自己的谋略,那今天又怎么会逃避刑罚呢?"不久,巴肃被杀。
朱震是陈蕃的朋友。陈蕃死后,朱震收殓并安葬了他。朱震还偷偷地把陈蕃的儿子陈逸藏了起来。后来,被人发现,朱震全家男女老幼都被抓入牢中。朱震经受了严刑拷打,致死也没有透露陈逸的下落。陈逸因此得以活命。窦武府中的胡腾,因安葬了窦武的尸体,并为他发丧,受到了终身不得做官的处罚。窦武的孙子窦辅,当时才两岁。胡腾让他冒充自己的儿子。而后,跟随张敞逃到了零陵郡境内,保全了性命。
后来,张奂在政变中有功,被封侯爵,担任大司农的职务。但是,张奂在了解政变的详情后,对自己中了曹节等人的奸计,懊恼不已,坚决不接受爵位。
这次政变后,曹节、朱瑀、共普、张亮等人被封为侯爵,王甫做了中常侍,仍旧掌管黄门令。士大夫们看到宦官得志,对此十分愤恨,但也没什么办法。至此以后,汉灵帝变成了宦官手中的傀儡。宦官完全掌控了朝政,更加肆意妄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