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6:35
为什么单单让朕无法封赏三位舅父呢!何况卫尉马廖年事已高,城门校尉马防和越骑校尉马光都有重病在身。一旦他们突然离世,朕会因此而抱憾终身。所以,应当尽快封赏,不能再拖延了。"
太后回答道:"对于此事,我考虑再三,才做出决定。我这样做并不是阻止皇上施恩于外戚,只是能让国家和马家都受益。我怎么可能为了博取好名声,而让皇上遭受外戚的怨恨呢?以前,窦太后打算封赏王皇后的哥哥。丞相周亚夫就曾经进言:’高祖规定,没有军功的人,不允许封侯。‘建武中兴时期的阴家和郭家,人才辈出,战功累累。可是,马家的人从来没有为国家立有军功,怎么能和那样的家族相提并论呢!我曾经仔细观察过那些拥有多个官爵的富贵之家。官爵的重叠,就像树木在一年之中多次结果一样,必然会损伤它的根基。何况,人们想能够拥有爵位,也只是希望祭祀祖先时,能呈上丰足的供品,日常生活中,能丰衣足食罢了。现在,我娘家的祭祀所需物品,都有太官负责供给。平日里的吃穿用度,则是由御府提供。难道这样还不够吗?非要拥有自己的封地才可以吗?这个决定是我反复考虑过的,你就不要再有异议了!
子女孝顺父母,最好的行为就是让父母安心。当前,国内天灾不断,粮食的价格数倍上涨。我对此忧心忡忡,日夜难安。皇帝您不考虑民生大计,却以外戚封赏为先,还就此事上违背我的意愿,争执不休!我性格刚强,性子又急,气不顺,就会引发气痛之症。儿子未成年时,应当听从父母的教诲。成人之后,就应该以自己的意愿来行事。你现在已经是皇帝了,为人君主,自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只是因为你还在三年的服丧期,又是关于我娘家的事,我才这样独断决定。假如从此风调雨顺,边境安宁,那以后你可以完全依照自己的想法做决定,我绝不再干涉政事,只管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就好。"
听了太后的这番话,汉章帝最终打消了封赏外戚的念头。
太后曾经下诏书给三位辅政大臣:"如果马氏家族及其姻亲中,有扰乱、干预地方政事的,要依法处置,然后上报。"太后的母亲下葬后,陵墓的封土有点儿高,太后就此提出异议,卫尉马廖等人随即降低了封土的高度。对待家族中行为谦恭正直的人,太后总是好言相待,还会赏赐钱物,甚至官位。但是,如果有人犯了错,即便是很小的错误,太后也会神情严肃的加以训斥。太后还将那些穿着华服、不遵纪守法的亲族,直接从皇亲名册中除名,遣返回老家。广平王刘羡、钜鹿王刘恭和乐成王刘党,衣着简朴,车马上也没有金银类的装饰品。太后从汉章帝那里得知了三人的情况后,分别赏赐每人五百万钱。由于太后的教导和言传身教,不管是皇族还是外戚都以俭朴谦虚为荣。外戚家族的谨言慎行,甚至超过了明帝在世的时候。
太后还曾开设纺织屋,在濯龙园里种桑养蚕,并以此作为娱乐,经常前去查看。太后时常和汉章帝就国家大事,进行探讨。她还向小皇子讲述自己的经历,并传授《论语》等儒家的经书的知识。太后每天都过得和睦欢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