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年01月23日 10:25
际主义了。
杜威博士所主张的实际主义,我们分三种来讨论。一、方法论,二、真理论,三、实在论。
一、方法论 实验主义和政治、经济、社会、教育、学理的种种方面都有关系,就因为他的方法和别个方法不同,他的方法,简单说起来,就是不重空泛的议论,不慕好听的名词。注意真正的事实,采求试验的效果,我们把这种方法应用到三方面去。
甲、应用到事物上去。我们要明白事物,必须先知道事物的真意义,不可因为晓得事物的名称就算完事。譬如瞎子,他也会说“白的”“黑的”。但是叫他把两样物件中间拣出那“白的”或“黑的”来,他就不能动手,因为他实在没有知道黑白的真意义。又譬如一个会说话的聋子,他也会说“小叫天”“梅兰芳”,但是叫他说出小叫天或梅兰芳的声调怎样好法,他就不能开口,因为他并没有知道“谭迷”“梅迷”的真意义。所以要明白事物,第一须知道事物对于我发生怎样的感觉。譬如“黑”在我身上的感觉是怎么样,“电灯”在我身上的感觉是怎么样。第二须知道我对于事物发生怎样的反动。譬如“黑”了我将怎样做,“空气不好”我将怎样做。若仅仅如孔子所说的“多识鸟兽草木之名”,那就和实际主义大相反背了。
乙、应用到意思上去。实验主义的学者,把凡所有的意思都看做假设,再去试验他的效果。譬如甲有一个意思说这样方可以齐家,乙有一个意思说那样方可以治国。我们都不可立刻以为是的或否的,先得试验他的结果是否可以如此。然后再去批评他,捷姆斯博士把意思看作银行的支票一样,倘然我的意思是可行的,行了出去竟得到我所预期的结果,那就好比兑现的支票一样,不然,那就是不兑现的支票了。所以在实验主义看来,意思都是假设的,都是要待人家去试验的。
丙、应用到信仰上去。信仰比意思更进一层了,意思是完全假设的。意思等到试验对了之后方成信仰,然而信仰并不是一定不易的,须得试验试验才好。譬如地球扁平的一说,当初也成为信仰,但是现在观察出来,地球并不是这样,所以这信仰就打破了。又譬如我们假使信仰上帝是仁慈的,但何以世界上有这样的大战,可见得信仰是并非完全靠得住,必得把现在的事情实地去考察一番,方才见得这种信仰是否合理。迷信的事姑且勿论,就是普通社会的信条也未必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在实际主义看来,那都要待人试验的。
上面所说的实际主义方法的应用,和教育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教育事业当养成实事求是的人才,勿可专读死书,却去教实在的事物,勿可专被书中意思所束缚,却当估量这种意思是否有实际的效果,勿可专信仰前人的说话,却当去推求这些信条是否合于实情。
二、真理论 实验主义关于真理的论据,前面已经讲得不少了。此处所要说明的,就是“真理都是工具”一句话。譬如三纲五常从前在中国成为真理,就因为在宗法社会的时候,这个“纲常”的理论,实在可以被我们用作工具来范围人心,并且着实见些功效。到了现在社会的情形变了,这个“纲常”也好像是没有工具一般,只好丢去,另寻别的适用的工具了。既然如此,所以真理是常常改变的。捷姆斯博士说过,大凡真理都是替我们做过媒来的,都是替我们摆过渡来的,因为倘然我们发现了一种事物的变化,不能用旧时的真理去解释他,就不得不另创新的真理去解释。这种新的真理就是替我们和事变做媒摆渡,而旧理的做媒摆渡的功用失去了。所以实际主义对于真理的观念,是要养成主动的思想,去批评真理的,不是养成被动的思想,做真理的奴隶。譬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妇者服于人也”,这些话都是中国前代的真理,但是我们要考察这些真理是否合于现在社会的情形,然后来定他们的是非。
三、实在论 实在论就是宇宙论,也就是世界观,那是哲学的问题。照实际主义说,世界是人造的,所以各人眼光中的世界是大不相同,譬如同在一块地方,诗人的世界是风花水月之类,工人的世界是桥梁屋宇之类,各人有各人注意的所在,也就是各人有各人的世界。并且世界是由小而大的,各人的生活经验越增加,那世界的范围越扩大,生活的乐趣也越增加。所以实际主义学者的世界是实在的世界,不是空虚的世界。那佛教所创造的“极乐国”、“天堂”、“涅槃世界”、“极乐世界”等,都是空空洞洞不可捉摸的,并且他们看得世界是烦恼困苦,怕生活,怕经验,所以才创造这些世界来引诱人。但是实际主义学者像捷姆斯一般人都说世界是人造的,很危险的,很不平安的,人类该当由经验去找安乐,该当冒险去造世界。假使有上帝,那么仿佛上帝对我们说:“我是不能为你们的安乐保保险的,但是你们毕竟努力,或者可以得着安乐。”实际主义的意思,以为惟有懦夫是不敢生活的,否则都应该在这实在世界中讨生活。
现在我把实验主义的要点说起来作一总束,我们人类当从事实上求真确的知识,训练自己去利用环境的事务,养成创造的能力,去做真理的主人。
民国八年五月二日在上海讲
(杜威博士到上海的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