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9年09月24日 11:08
开门,原来是店小二。
“客倌,您的晚餐。”端着一个托盘,那小二礼貌道。
“放在桌上即可,谢谢。”回礼一笑,我压着嗓子道。
“客倌,您慢用,有什么吩咐,唤一声就是了。”泛着老实腼腆的笑容,小二关门退下。
悄悄在门上落闸,我这才坐回桌边。
看着简单又不失卖相的菜色,从晌午装了一碗面条的胃终于有了饥饿感。抬手倒了杯湿热的茶,我执起筷子,慰劳饥肠辘辘。
待有了六分饱,我端起茶杯,那清澈的茶香让人精神一震,慢慢喝上一口,嗯,这茶叶倒也不错,对于这样普通一间客栈而言,可也算是一个惊喜了,不禁又心满意足地再斟上一杯。
喝了半盅茶,我推开门,唤来店小二撤走餐具。
耳畔不时传来的丝竹声让我有了一丝好奇,便赶在他离去前问道:“小二哥,你们这每天晚上都这么热闹吗?”明明一个不大的镇,况也不是什么特别的日子,这种不失大城镇的沸腾着实让我疑惑。
那小二闻言漾起了一抹自豪的笑,“客倌,您是第一次来咱柳邑吧。”
这不是问句,我也没什么好否认的,遂点头,“没错。”
“这就难怪了。”“客倌,您有所不知呀,方圆百里,整个杭州辖域,除了临安外,就数咱柳邑最是繁华富有了,百姓个个小有产业,都经营点小本生意,因这里也是南北通商的必经之地,自然也就带动了一方的经济,所以柳邑也被称为‘小临安’了。”
“谢谢小二哥的解惑,你忙吧。”知道个大概已足够,我遂笑道。
“客倌,这会城里正热闹着呢,而且时候也还早,您不逛逛吗?”端着一托盘残羹剩饭,他依旧热情地推荐。
看那表情,不去会对不起他似的,淡淡一笑道,“我收拾好东西,晚些再去。”
“好的,那小的就不打扰了,您玩得尽兴。”说完,他便满意地离开。
摇首失笑,我坐到床沿,将衣物一一取出,放至床边的衣柜,指尖不经意碰触到一个硬物,微微想了下,我拿了出来,小心翼翼放至腰间,理了理衣襟,这才起身向外走去。
并不是小二的鼓吹起了多大作用,而是我生来对夜色有一种莫名的喜欢,不管在哪里,只要确定安全无虞,我都会在夜风中走上一走。
这柳邑——小临安?有意思的名字,难得上门,便逛一下吧。游历游历,不游又哪来的历呢?
夜晚的街道与傍晚有所不同,满眼的万家灯火别有一番滋味。
不太大的街道两旁摆满了摊贩,吃喝玩乐,应有尽有,中气十足的叫卖吆喝,你来我往竞斥在应是冷清的黑夜中。穿梭不停的行人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幼,这应是唐朝风气开放的功劳,否则哪会任由未婚女子轻易出门,虽然免不了丫环家丁的陪同,但相较以前那足不出户的年代,这无疑是女子的一项福祉。当然,我也知道总还有人是例外的,一如江湖,江湖儿女不拘小节,自然不会有那种所谓礼教的束缚,而可惜,江湖儿女并不太多,这社会多的是平民百姓,只是又有谁明白,平平凡凡的生活也是一种幸福呢,没有大悲大喜,没有刀光剑影,没有心惊胆战……平安平静到老,何其难得!
冥想间,不觉行至一座小桥边,一波波兴奋的叫好声吸引了我的侧目,定睛望去,只见一大群人围成一个圈子,不知在专注些什么,踏上三个阶梯,遥遥望去,应该是杂耍,目边所及,只有一团团夺目的火舌从其中一身形高大的男人口中喷出。看得人们热血沸腾,不觉赞叹,这奇人异士真不简单。
并没有再多的兴致去挤那密麻的人墙,我步下小桥,踱到柳荫下的石椅,没有费时地去擦拭,随意坐下,双手托腮,隔着河岸,聆听着那盛世的欢声笑语。
这般景致,想必是妹妹乐此不疲的,倘若她在,怕不早已一蹦三丈高,以示兴高采烈之意了。嘴角微扬,她就是那么的天真可爱,直率又开朗,还带点古灵精怪,常把人整得哭笑不得,但也只能无可奈何。不知她现在哪里,过得好不好?
虽说不担心,却也不能全然放心。从爹娘的故事,我不敢对这个江湖掉以轻心,知人知面不知心,有谁知道那些笑容背后存在着多少恶毒的小动作。不过,爹娘肯定已经通知哥哥,有哥哥这个老江湖在,想来是不会有任何状况了。哥哥在外面待多久了呢?是否已领略到了它的危险和诱惑?而又是否泛起了隐世的念头?已经两个多月没见过哥哥了,这会,他又是在忙什么呢?上次听他说遇见了一个十分刁钻的女子,不知哥哥是不是又被她缠得要发疯了呢?思及此,我莞尔一笑,哥哥也太夸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