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0日 14:35
揽镜无言泪欲流,凝情半日懒梳头。一庭疏雨湿春愁。杨柳只知伤怨别,杏花应信损娇羞。泪沾魂断轸离忧。”
[2] 孙光宪《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十四
(周清真邦彦)先生于诗文无所不工,然尚未尽脱古人蹊径。平生著述,自以乐府为第一。词人甲乙,宋人早有定论。惟张叔夏病其意趣不高远[1] .然北宋人如欧、苏、秦、黄,高则高矣,至精工博大,殊不逮先生。故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南宋唯一稼轩可比昌黎。而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昔人以耆卿比少陵,犹为未当也。
注释:
[1] 张炎《词源》卷下:“美成词只当看他浑成处,于软媚中有气魄。采唐诗融化如自己者,乃其所长。惜乎意趣却不高远。”
十五
(清真)先生之词,陈直斋谓其多用唐人诗句
栝入律,浑然天成。张玉田谓其善于融化诗句,然此不过一端。不如强焕云:“模写物态,曲尽其妙。”为知言也。
十六
山谷云:“天下清景,不择贤愚而与之,然吾特疑端为我辈设。”诚哉是言!抑岂独清景而已,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世无诗人,即无此种境界。夫境界之呈于吾心而见于外物者,皆须臾之物。惟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之。遂觉诗人之言,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自言,此大诗人之秘妙也。境界有二:有诗人之境界,有常人之境界。诗人之境界,唯诗人能感之而能写之,故读其诗者,亦高举远慕,有遗世之意。而亦有得有不得,且得之者亦各有深浅焉。若夫悲欢离合、羁旅行役之感,常人皆能感之,而惟诗人能写之。故其入于人者至深,而行于世也尤广。(清真)先生之词,属于第二种为多。故宋时别本之多,他无与匹。又和者三家,注者二家。[1] 自士大夫以至妇人女子,莫不知有清真,而种种无稽之言,亦由此以起。[2] 然非入人之深,乌能如是耶?
注释:
[1] 宋人之和《清真词》者有方千里、杨泽民《和清真词》及陈允平《西麓继周集》三家。宋人注《清真词》者,有曹杓、陈元龙两家。曹注已佚,陈注即《彊村丛书》本《片玉集》。
[2] 宋人笔记之记清真轶事者甚多,若张端义《贵耳集》、周密《浩然斋雅谈》、王明清《挥麈余话》、王灼《碧鸡漫志》等书均有,类多无稽之言。观堂先生于《清真先生遗事?事迹一》中一一考辨,斥为好事者为之也。
十七
楼忠简谓(清真)先生妙解音律,惟王晦叔《碧鸡漫志》谓:“江南某氏者,解音律,时时度曲。周美成与有瓜葛。每得一解,即为制词。故周集中多新声。”则集中新曲,非尽自度。然顾曲名堂,不能自已,固非不知音者。故先生之词,文字之外,须兼味其音律,惟词中所注宫调,不出教坊十八调之外。则其音非大晟乐府之新声,而为隋、唐以来之燕乐,固可知也。今其声虽亡,读其词者,犹觉拗怒之中,自饶和婉。曼声促节,繁会相宣;清浊抑扬,辘轳交往。两宋之间,一人而已。
--以上徐调孚录自《清真先生遗事?尚论三》
十八
(《云谣集杂曲子》)《天仙子》[1] 词,特深峭隐秀,堪与飞卿、端己抗行。--以上徐调孚录自《观堂集林?唐写本〈云谣集杂曲子〉跋》
注释:
[1] 在《云谣集杂曲子》内有《天仙子》二首,但观堂先生写此文时,犹仅见其一,惟不知为何首耳。兹将两首一并录之:
“燕语啼时三月半。烟蘸柳条金线乱。五陵原上有仙娥,携歌扇。香烂漫。留住九华云一片。犀玉满头花满面。负妾一双偷泪眼。泪珠若得似珍珠,拈不散。知何限?串向红丝应百万。”(其一)
“燕语莺啼惊觉梦。羞见鸾台双舞凤。天仙别后信难通,无人问,花满洞。休把同心千遍弄。叵耐不知何处去?正是花开谁是主?满楼明月应三更,无人语。泪如雨。便是思君肠断处。”(其二)
十九
(王)以凝词句法精壮,如和虞彦恭寄钱逊叔《蓦山溪》一阕[1] 、重
午登霞楼《满庭芳》一阕[2] 、舣舟洪江步下《浣溪沙》一阕[3] ,绝无南宋浮艳虚薄之习。其他作亦多类是也。---以上徐调孚录自《观堂别集?跋〈王周士词〉》
注释:
[1] 王周士《蓦山溪》(和虞彦恭寄钱逊叔):“平山堂上,侧盏歌南浦。醉望五州山,渺千里、银涛东注。钱郎英远,满腹贮精神。窥素壁,墨栖鸦,历历题诗处。风裘雪帽,踏遍荆湘路。回首古扬州,沁天外、残霞一缕。德星光次,何日照长沙。《渔夫曲》《竹枝词》,万古歌来暮。”
[2] 王周士《满庭芳》(重午登霞楼):“千古黄州,雪堂奇胜,名与赤壁齐高。竹楼千字,笔势压江涛。笑问江头皓月,应曾照、今古英豪。菖蒲酒,窳尊无恙,聊共访临皋。陶陶。谁晤对,粲花吐论,宫锦纫袍。借银涛雪浪,一洗尘劳。好在江山如画,人易老、双鬓难茠。升平代,凭高望远,当赋反离骚。”
[3] 王周士《浣溪沙》(舣舟洪江步下):“起看船头蜀锦张,沙汀红叶舞斜阳。杖挐惊起睡鸳鸯。木落群山雕玉□,霜和冷月浸澄江。疏篷今夜梦潇湘。”
二十
有明一代,乐府道衰。《写情》《扣舷》[1] ,尚有宋元遗响,仁、宣以后,兹事几绝。独文愍(夏言)以魁硕之才,起而振之。豪壮典丽,与于湖、剑南为近。[2]
--以上徐调孚录自《观堂外集?〈桂翁词〉跋》
注释:
[1] 《写情》即《写情集》,明刘基的词集;《扣舷》即《扣舷集》,明高启的词集。
[2]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词至于明,而词亡矣。伯温(刘基)、季迪(高启)已失古章。降至升庵(杨慎)辈,句琢字炼,枝枝叶叶为之,益难语于大雅。自马浩澜(马洪)、施阆仙(施绍莘)辈出,淫词秽语,无足置喙。明末人中(陈子龙)能以秾艳之笔,传凄婉之神,明代便算高手。然国初诸老,已难同日而语,更何论唐宋哉。”
二十一
欧公《蝶恋花》“面旋落花”[1] 云云,字字沉响,殊不可及。--以上陈乃乾录自观堂旧藏《六一词》眉间批语
注释:
[1] 欧阳修《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病酒成惆怅。枕畔屏山围碧浪。翠被华灯,夜夜空相向。寂寞起来褰绣幌,月明立在梨花上。”
二十二
《片玉词》“良夜灯光簇如豆”[1] 一首,乃改山谷《忆帝京》[2] 词为之者,似屯田最下之作,非美成所直有也。--以上陈乃乾录自观堂旧藏《片玉词》眉间批语
注释:
[1] 周邦彦《青玉案》:“良夜灯光簇如豆。占好事今宵有。酒罢歌阑人散后。琵琶轻放,语声低颤,灭烛来相就。玉体偎人情何厚。轻惜轻怜转唧
.雨散云收眉儿皱。只愁彰露,那人知后,把我来僝僽。”
[2] 黄庭坚《忆帝京》(私情):“银烛生花如红豆。占好事而今有。人醉曲屏深,借宝瑟轻招手。一阵白风,故灭烛教相就。花带雨冰肌香透。恨啼鸟辘轳声晓,岸柳微凉吹残酒。断肠时至今依旧。镜中消瘦。那人知后。怕夯你来僝僽。”
二十三
温飞卿《菩萨蛮》:“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1] 少游之“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乱燕泥香”[2] ,虽自此脱胎,而实有出蓝之妙。
注释:
[1] 温庭筠《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
[2] 秦观《画堂春》(春情):“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乱燕泥香。睡损红妆。宝篆烟消龙凤,画屏云锁潇湘。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二十四
白石尚有骨,玉田则一乞人耳。
二十五
美成词多作态,故不是大家气象。若同叔[1] 、永叔虽不作态,而一笑百媚生矣。此天才与人力之别也。
注释:
[1] 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
二十六
周介存[1] 谓:“白石以诗法入词,门径浅狭,如孙过庭[2] 书,但便后人模仿。”予谓近人所以崇拜玉田,亦由于此。
注释:
[1] 周介存:即周济,字保绪,又字介存,号未斋,清代词论家。此语见其《介存斋论词杂著》。
[2] 孙过庭:字虔礼,唐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
二十七
予于词,五代喜李后主、冯正中,而不喜《花间》。宋喜同叔、永叔、子瞻、少游,而不喜美成。南宋只爱稼轩一人,而最恶梦窗、玉田。介存《词辨》所选词,颇多不当人意。而其论词则多独到之语。始知天下固有具眼人,非予一人之私见也。
--以上陈乃乾录自观堂旧藏《词辨》眉间批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