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7年04月10日 12:04
竟这一路上的开销全是由周竺霜周老板一人承包,巴图听了后又翻译给巴特尔听了,这老头一听乐了,直接站在山坡上给我们望风,我不禁感叹钱的力量还真是大啊!
“这大草原一望无际,想在这里找到墓穴的位置确实十分困难,在喇嘛教传入蒙古之前也就是清朝以前,蒙古百姓都是实行土葬虽然之后转为天葬,不过在元朝时期蒙古人的土葬仪式里,葬的地方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地方,蒙古民族的土葬中贵族是属于密葬或者说深葬,明代叶子奇在《草木子》中写道:国制不起坟垄。葬毕,以万马蹂之使平,杀骆驼子其上,以千骑守之,来岁春草既生,则移帐散去。弥望平行,人莫知也。欲祭时,则以所杀骆驼之母为导,视其踯躅悲鸣之处,则知葬所矣。这也就是元代十几代皇帝的墓都未曾被发现的原因,而只要是贵族他们也都会让自己死后睡地舒服,也就去学习了前人的风水葬术,但蒙古人民风彪悍对于这些虚幻的东西大都不屑一顾,大部分贵族都会选择葬在山谷,这才有了《元史?太祖纪》中记载:“葬起辇谷“。”
Ps:天葬又称野葬,野葬是喇嘛教传入后,是牧区解放前常见的一种葬式,人死了以后,给死者穿上新衣服、新靴,用白布缠身,把尸体放在勒勒车上,用鞭抽打牲畜,把车赶向固定的野葬地,不用人驾驭,让它任意奔走,任意颠簸。死尸掉在哪里也无人管,任狐狼鹰犬鸟兽啄食。直到第三天才沿车辙去找尸体。找到尸体后,如果尸体已经被野禽、野兽吃掉,则设酒宴饮,举家亲朋相庆,认为灵魂已经升上了天堂,也是后人吉祥之兆。要是禽兽没吃,则认为死者生前有罪,罪恶未消,就要请喇嘛来念经,给他消灾、忏悔、赎罪,而且把黄油涂在死者身上,求得早一天被鸟兽吃掉。野葬后,子孙在四十九天百天内,不剃发,不饮酒,不作乐,遇宾客不寒喧,以示哀悼。这种地野葬法不留墓迹。
有的野葬略有不同。就是装尸体的车要有人驾驭,到了野葬地让车子任意颠簸,尸体在哪里落地,哪里就是吉祥的葬地。马上用土块、石块把尸体围起来。第三天与前述方法一样,去看尸体,如被禽兽吃了,就高兴地把尸骨、遗物掩埋起来;如没被吃,就要请喇嘛念经。野葬这种葬法的特点是“求天卜地“,流行的范围很广。 解放后,这种葬式已敛迹。
“那苏老的意思是这古陵墓的位置很可能是在这片区域的山谷里?”周竺霜有些着急道。
“可能吧,毕竟这只是猜测,在中国考古没正式化以前,那些陵墓位置不大都由古人结合当地的民风猜出来的嘛!而且在这么大一片草原找个山谷岂不是更容易?”苏老摘下自己的老花镜就着衣服擦了擦。
“也是啊,那好事不宜迟,我们现在就连夜赶路吧!”顾彪一脸兴奋地说,也难怪毕竟是第一次去寻墓,就是我的心里也有些兴奋。
于是就由周竺霜和夏洛特驾车,我们几个大男人就坐在位置上闭目养神,这大草原广阔无垠,曾经有人在蒙古草原上开车,开着开着就睡着了,当几个小时后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还在开着。
由于我们被蒙古军通缉,也不敢往城里去,只好在一些蒙古的黑市和游牧民那里补给补给,后来在黑市里买了一张蒙古的地图,上面清晰的标注出了蒙古的山区戈壁沙漠和草原,在我们最后定下的这片区域里也就只有几座值得怀疑的山谷,只好一一找了个便,可连个砖瓦都没见着,最后我们在一处游牧部落里租了个蒙古包为安置点。
“现在该怎么办啊,山谷什么的我们都找了个遍,现在呢,毛都没见着一个!”顾彪有些丧气地说道,这些天我们连夜赶路就寄希望与那些山谷,可最后却功亏一篑,不管是谁都有些失落。
“山谷里没有的话,这茫茫草原实在是难找啊!”苏老抽着大烟蹲坐在包前有些沉默。
“还找什么啊,直接散伙得了!”欧阳这几天憋了一肚子火找不到地方发泄,上次他去黑市里逛逛的时候没想到挨了黑手,身上的值钱东西全被摸了个干净,回来还被顾彪笑话了一顿,心情自然不是很好。
大家一听都有些沉默,巴特尔似乎察觉到了要回家的意思,神情有些激动地看着包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