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6年12月01日 00:57
个滑轮什么的,产量应该也能提高不少。”
……
“不知道能不能再开个几个盐井,现在人工不值钱,正是扩大生产的好时候,就是不知道工艺复不复杂。”
“这个明天现场看了才知道。”
……
“难民来了以后,卫生消毒药得做好。这个以前我看过,主要是石灰水消毒,咱先不要去烧了,先买,以后再自己烧。”
……
“练兵的事咱们都不懂,先照以前看小说里说的来,先理个章程先练着,不行再改。”
……
“军队思想教育问题也不能放松,咱们宣扬什么啊?不能是忠君报国吧?现在也不合适啊!”
“这还用问?!武装思想当然是伟人思想那一套啊!没有比这个更蛊惑人心的了。”
“那行,咱们再理理,就整个大哥你的思想出来武装咱们的队伍。”
……
“再想想,还有什么矿在什么地方是忘了的,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
这样的一夜,就在兄弟三个人的不断讨论和记录中过去了。
历史,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由大人物所决定的。
也许就是那么几个小人物的几句话,甚至是某个小人物的某个时候脑子里的灵光一现,历史便偏向了另一个方向。
第二天一早,王佑安,旺财,王健兄弟三个便兵分三路,各自开始忙碌了起来。
王佑安去井盐灶上,考察自己家的产业,顺便给自己剩下的七个手下开个会,统一下思想认识。
旺财则又乘船去了江阳城再次考察难民和其他有用的情况。
至于王健,则留守家中,归纳总结昨天晚上兄弟三个的各种意见。
王佑安的井盐灶,离家并不远,就在江边上。
从家到井盐灶上走路的话,十分钟不到就到了。
这一点,在昨天去卖盐的时候,王佑安就已经探听清楚了。
远远的看到自家井盐灶上的情景,虽然心里已经有了一些思想准备,不过如今面对现实,王佑安还是不由的生出了一种由衷的无力感来。
三间草棚,两间是用来熬盐的,相对还好点,至少四周还有草席子遮风。
一间是用来遮盖井口的,干脆就是四根竹杠挑起的四面透风的四角棚子。
走近了看看,四角棚子里正有三个人在哼唧哼唧的各自不停提着一根绳子使劲的往上提着什么。
旁边还有两个人正在坐着,应该是换班的人。
看到王佑安走近,五个人都纷纷的起身跟王佑安打招呼。
示意五个人继续各干各的,王佑安看了一会儿以后,便先走近另一间有草席的房间。
揭开席子做成的门,王佑安瞬间便被一股烟雾所笼罩住了。
里边的人听到声响,转过了头来。
看到开门的是王佑安,那人连忙起身打招呼:“东家,你可来了!这几天没有你在,火候都控制的不好了。柴火都要多用好几成,煮出的盐成色还不好。”
扫扫自己跟前的烟雾,王佑安终于看清楚了,是王梁。
听到王梁的话,王佑安赶忙说道:“您老先忙着,我先看看,看一会儿我再过来招呼您老。”
听王佑安这么说,王梁又蹲了下去继续烧火,边蹲边说着:“那行,东家你先忙你的,老汉我先支应着。”
放下席子出来,走进另一间屋里,拉开帘子走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