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5年04月29日 10:57
胡闹,抽上瘾了,就麻烦了。”秀英笑了笑,没有理会,管自从竹丝篮里取出一副烟盘,点灯烧烟;却又烧得不得法,斗门时时堵住,吸不痛快。朴斋凑趣低说:“要不要我来替你装?”秀英说:“你也会装烟了?那么你来装吧。”说着闪身让开。
朴斋就把烧僵了的一筒烟发开装好,捏得精光,掉转枪头,递给秀英。秀英谢了一声,接过来呼呼呼一口气吸到底,连声称赞:“装得不错,哪里学来的这一手本事?”朴斋含笑不答,又装了一筒。秀英一定要二宝抽,二宝没法,只好也抽了。装到第三筒,朴斋就自己抽了。随后收起烟盘,各自安置。
第二天午后,突然一个车夫走进客栈来,说是:“施大少爷叫来的马车,请太太和两位小姐一同去游明园。”二宝又说不愿坐他的马车,秀英不依,嘱咐朴斋看房,不容分说地把洪氏和二宝拉上马车去了。
朴斋一个人坐在客栈里无所事事,就把秀英的烟盘翻了出来,偷偷地在哪里抽。可巧,张小村听说堂弟、堂妹来了,特地赶来相会,见朴斋又穿得整整齐齐的,竟还感到奇怪。朴斋想到自己落魄的时候,小村不但不照应,反来奚落,所以也不愿意理睬他。自己抽了烟,就放回原处,并不让他。小村觉得没趣,起身辞别;朴斋觉得害羞,也不相送。
等到天色将晚,马车还不回来,朴斋焦急,溜到天井里翘望,恰好秀英、二宝扶着洪氏下车进门。朴斋迎上前去,就说小村来过了。二宝默不做声,秀英说:“我哥哥也不是好人,你别去理他。”朴斋唯唯,跟到房间里,二宝从身边摸出一瓶香水来给朴斋看。朴斋问多少钱买的,二宝说两块洋钱。朴斋吐了吐舌头说:“这么贵,买它干什么!”二宝说:“我本来说不要的嘛,是她的瑞生哥哥一定要买;买了三瓶:他自己一瓶,一瓶送给姐姐,一瓶说是送给我。”朴斋听说是人家送的,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秀英、二宝讲了许多明园的景致,又说起游园的倌人和大姐儿长得怎模样,都穿的什么衣裳,戴的什么首饰。秀英说:“你没上照相的楼上去吧?要我说,咱们几个人照张相倒不错。”二宝说:“瑞生哥哥也照在一起,那可笑死人了。”秀英说:“都是亲戚,熟点儿了,也没什么关系嘛。”二宝说:“瑞生哥哥倒是挺随和的,一点儿脾气也没有;听见我叫妈他也叫妈,还请我妈吃点心,又一起去看孔雀,倒好像是我妈的儿子。”洪氏啐了她一口说:“什么话让你一说,就没规矩了。”
二宝咬着手指头“嗤嗤”地笑。秀英也笑着说:“今儿晚上,她还要请咱们到大观园看戏呢,你去不去呀?”二宝噘着嘴假意地说:“我总觉得有点儿不好意思,还是叫哥哥去吧。”秀英说:“可以和哥哥一起去嘛。”朴斋接嘴说:“他又没请我,我去算什么呀!”二宝说:“他请倒是全请了的。刚才去坐马车,他还问我为什么不叫哥哥一起去。我说:客栈里没有人不好。他就说:‘那么一会儿看戏请他一定来。’”秀英说:“现在已经六点半钟,恐怕他就要来接了,咱们快吃饭吧。”于是就催茶房赶紧开饭。
刚刚吃完,有个人一手提着大观园的灯笼,一手高举着请帖,站在门外高声喊“请客”。朴斋忙出去接了过来,念了一遍,果然太太、少爷、两位小姐都写上了。底下署名,只有一个“施”字。二宝问:“怎么答复人家呀?”秀英说:“当然说随后就到。”朴斋出来回复了,请客的自去。二宝还假意地说:“你告诉人家就到,我可不喜欢看戏。”秀英嗔着说:“你这个人可真刁。做人么,应该痛快点儿,别这样。快换上衣裳走吧。”二宝慢悠悠地说:“那也用不着这么着急呀,什么要紧事儿!”说着,对镜子照了又照,施了一些脂粉,才穿上一件月白湖绉单衫,打扮好了正要走。朴斋说:“我就谢谢啦。”秀英听了,笑起来说:“你是不是学你的妹妹呀?”朴斋急忙分辩:“不是的。我看了大观园的戏单,那几出戏,我都看过了,没什么好看的。”秀英说:“他包的是一间包厢,就不过咱们几个人,你不去,也不省他一文钱。就是看过了,再去看看也可以嘛。”朴斋其实很想看戏,尽管嘴里说谢谢,两只眼睛却直看着母亲和妹妹的眼色。二宝先发话说:“姐姐叫你去看,你就去看看嘛。妈妈,你说对么?”洪氏也说:“姐姐叫你去看,当然要去的呀。看完了,一起回来,不要到别的地方去了。”秀英又请洪氏同行,洪氏说反正去了也看不见,一定不肯去,大家也只好由她。
朴斋来了兴致,问账房借了一盏写有“悦来客栈”字号的灯笼,在前面引路。好在从宝善街到大观园并没有多远,就不再坐车,秀英和二宝跟着朴斋,三人步行而去。朴斋问账房借了一盏写有“悦来客栈”字号的灯笼,在前面引路。
到了大观园楼上包厢,主人是个年轻小伙子,穿着雪青纺绸单长衫,宝蓝茜纱夹马褂,先在包厢里靠边独自坐着。朴斋虽然没见过,但知道这位就是施瑞生。瑞生见了,连忙站了起来,先搀了秀英、二宝在靠栏杆的前排座位上坐了,又来让朴斋。朴斋放下灯笼,在后排座位上落座。瑞生一定要拉他到前排坐,朴斋自惭形秽,局促不安,一定不肯坐前排。开演以后,幸好瑞生只和秀英说话,秀英又只和二宝说话,把朴斋搁在了一边,朴斋倒落得自在看戏。
大观园的头等角色很多,其中最出色的是一个叫小柳儿的武小生,唱工做工都好。当晚他在压轴戏《翠屏山》中演石秀。演到跟潘巧云吵架、潘老丈解劝一节,小柳儿唱得十分高亢激越,满座里叫好;演到酒店一节,那把单刀舞得只看见一片电光满身飞绕,果然名不虚传。
等到《翠屏山》演完,已经十二点钟。戏院散场,看客哄散,争先恐后,纷纷拥向门口。瑞生说:“咱们慢点儿走吧。”等看客散得差不多了,朴斋提着灯笼前导,瑞生断后,秀英和二宝夹在中间,一同走到悦来客栈。二宝抢上一步,先去敲房门,叫了一声“妈妈”。洪氏歪在床上,忙起来开门。朴斋问:“这么晚了,妈妈还不睡呀?”洪氏说:“我等着呢,睡了,谁来开门哪?”秀英说:“今儿晚上的戏挺好的,妈妈偏不肯去;看不见么,听听也是好的嘛!”瑞生说:“戏么,礼拜六夜里的最好。今天礼拜三,过两天,再和妈妈一起去看吧。”
洪氏听见是瑞生的声音,叫声“大少爷”,急忙让座致谢。二宝叫茶房沏茶,秀英忙把烟盘拿出来铺在床上,点上灯,请瑞生抽鸦片。朴斋不敢上台盘,远远地掩在一边。洪氏说:“大少爷,实在对不起,两天里你请了我们好几回。明天我们是一定要回去的了。”瑞生忙说:“别着急嘛。妈妈怎么这样!难得来一趟上海,当然要多玩儿几天。”洪氏说:“不瞒你大少爷说,我们住在栈房里,四个人的房饭钱就要八百铜钱一天呢,开销太大,还是早点儿回去的好。”瑞生说:“这不要紧,我有办法,管叫你比住在乡下还要省些。”
瑞生只顾说话,签子上烧的烟淋了下来还没发觉。秀英瞥见,忙去上手躺下,接过签子来替他代烧。二宝就到自己床下提了一串铜钱出来,悄悄儿交给朴斋,叫他去买点心。朴斋接了钱,并不叫茶房,到厨房去借了一个大碗,就亲自到街上去买。无奈已过夜半,宝善街上,卖小吃的点心店都打烊了,只好在做夜生意的吃食摊子上买了六个百页①包回来,又到厨房分成三小碗,借个托盘托了,送进房来。二宝见了,皱眉说:“哥哥也真是,怎么去买这种东西?”朴斋说:“没有别的呀!”瑞生从床上半抬起身子来看了看,说:“百叶包挺好,我倒挺喜欢吃的。”说着竟不客气,取筷子来吃了一个。二宝端了一碗给她妈,又叫秀英:“姐姐来陪陪呀!”秀英反觉得不好意思,嗔着说:“我不吃!”二宝笑着说:“那么哥哥来吃了吧。”朴斋就一股脑儿全打扫了,叫茶房来收去空碗。
--------
①百叶──也叫“千张”,一种薄饼形豆制品,北方地区一般都切成丝儿加葱蒜酱油醋凉拌着,当下酒的小菜,名为“豆腐丝儿”;上海地区大都烧肉吃。把鸡蛋肉末包在百叶里面再放在肉汤里煮熟了,就叫做“百叶包”,既可以当菜,也可以作为一种小吃。
瑞生又抽了两口鸦片,告辞走了。朴斋这才问秀英,跟瑞生是什么亲戚,怎么以前一直没有听她提起过。秀英说:“我的这个亲戚,你怎么会知道哇!瑞生哥哥的妈,是我的干妈。认这个干妈的时候,我才三岁。去年在龙华碰见他,谁也不认识谁。后来说起来,才知道,还到他家里去住了三天。如今就算是亲戚了。”朴斋一听原来是干亲,也就没有再问。天色不早,各自收拾安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