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唐诗三百首
作者:吴调侯
本章字数:1008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3:24
成为人们的迫切愿望。秦韬玉的《塞下》,就是这样一首具有爱国思想的诗篇。诗的前四句并不是现实生活的具体描写,而是对未来恢复边塞安定后守卫情景的设想。因为眼前的现实是凤林关外的大片国土,已不为唐王朝所管辖。所以诗的后四句,作者对这山河依旧而人事已非的现状感到不满,才发出了”何日陈兵戍不毛“的慨叹。象这样的内容,写来是容易消沉、暗淡的,可是这首诗却写得激昂、豪放,笔力雄健,给人以激昂和悲壮的感觉。杜荀鹤
杜荀鹤(846—907),字彦之,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埭县)人。出身寒微,四十六岁才中进士。后受宁国节度使田頵(jūn君)派遣入梁,得到朱全忠的赏识,被任为翰林学士,不久即逝世。
杜荀鹤生活在唐末阶级斗争尖锐的时代,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同时他在未登第前,大部分时间是在农村度过的,这就使他有较多的机会接触社会,看到广大农民被统治阶级残酷剥削的悲惨遭遇,因而能写出不少深刻反映农民疾苦的诗篇,成为晚唐成就突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还有一些抒情、写景、赠答之作,也都清新明快。杜荀鹤的诗风朴质自然,语言浅近通俗,不事雕琢。《旧五代史·梁书》本传说他”善为诗,辞句切理,为时所许“。
有《唐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