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妙趣奇文 > 唐诗三百首

不第后赋菊①

书名:唐诗三百首 作者:吴调侯 本章字数:769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3:24


不第后赋菊①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②。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③。

  ①不第:落第,即应进士考试未被录取。赋:歌咏,抒写。

  ②九月八:农历九月八日,是重阳节九月九日的前一天。重阳是古人赏菊花的节日。这里不用”九月九“而用”九月八“,是为了押韵。我花:指菊花。杀:凋谢。

  ③香阵:香气十分浓烈。透:遍及。黄金甲:指菊花盛开,黄色的花瓣象穿着金制铠甲的战士一样。这两句说,秋菊盛开,香气十分浓烈,花瓣象穿着金甲的战士布满长安而成阵。暗寓着作者要打破唐王朝的封建统治秩序。

  这也是一首用比兴手法写的托物喻志的诗。作者赋予菊花以坚强的斗争性格,是用来象征敢于造反的农民起义者的形象的。前两句比喻一旦农民起义兴起之后,唐王朝就将象百花凋谢一样,走向灭亡。后两句寄托着作者的希望,象征着将来起义军占领长安后的美好情景。全诗表现了作者藐视李唐

王朝,并决心推翻它的革命气魄。

  罗隐

  罗隐(833—909),原名横,字昭谏,新登(今浙江省桐庐县)人,屡试进士不中,遂改名为隐。晚年投奔吴越王钱镠,官至谏议大夫。他生活在唐王朝崩溃的时期,阶级矛盾激化,统治阶级已腐败不堪。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失败后,这些矛盾不但没有缓和,而且更加尖锐。罗隐以为自己”当得大用“,结果却是屡试不第,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于是以激愤的心情,锐利的笔锋,揭露了唐末社会的黑暗,批判了时政的腐败。鲁迅先生说:”罗隐的《谗书》,几乎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小品文的危机》)这虽然说的是他的小品文,但他的诗也有不少”抗争和愤激“之作,同样表现了他的斗争精神和进步思想。当然,在他的诗文中还有不少的封建性的糟粕。他不仅有因仕途困顿而愁苦不堪和消极遁世的吟咏,而且还有攻击农民起义的作品,这都是必须批判的。

  有《罗昭谏集》。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唐诗三百首》 的 妙趣奇文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