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3:24
,这里指治理办法。兹:这里,此处。这两句是说,怎么那些当官的,就是这么个治理办法!意即治理无术,任随人民流离死亡。
粤:发语辞。
湄(méi眉):水边。
落第:应考未中。嬉:玩乐。这两句的意思是,虽然没有中第,全家却感到欢喜(因为回来可以和家人团聚)。
(zhān占):稠粥。
咨(zī资):嗟叹声。
畎(quǎn犬):田中的沟。畎亩,泛称田地。
秉:持,拿。镃(zī兹)基:锄头。
札瘥(chài):瘟疫。
庖(páo袍):厨房。
明公:古人对官员的尊称,一般用来称呼地方官。这里指的当是作者在《松陵集》序中提到的毗陵(常州)刺史弘农公(据其他材料考证,当是杨知至)。知:知遇。这两句的意思说,我有什么办法做到这样(指上文不缺衣食)呢?因为我有地方长官赏识我,照顾我。
这两句第一个食(sì饲)、衣(yì),都作动词用,第二个食、衣作名词用。侯食、侯衣,刺史的饮食和衣服,即好的衣食。
恤(xù绪):救济,赠送。金帛:金钱和丝绸。
庭闱(wéi维):庭和闱,原意为居住的房间,二字连用,指父母住处,通指父母。
奚:为什么?古疑问辞。这两句是说,扪心自问,有愧于颍民,自己怎能不在道德上有所长进呢?
尽日:整天。涕洟(yī夷):即哭泣。涕,眼泪;洟,鼻涕。这两句是说,因为这个,感激那位知己的明公,我泪流不止。
这是从组诗《三羞诗三首》中选出的第三首。作者在咸通七年(八六六),应试不中,回到寿州去,沿途看到颍川一带大闹蝗旱,路上满是逃荒的人民群众,”至有父舍其子,夫捐(抛弃)其妻,行哭立丐,朝去夕死“。诗人把这些极端悲惨的景象都写进诗中,抒发了对灾民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当局的不满,并对自己尚不失于温饱的生活表示”羞不自容“。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思想的进步倾向。
这是从组诗《三羞诗三首》中选出的第三首。作者在咸通七年(866),应试不中,回到寿州去,沿途看到颍川一带大闹蝗旱,路上满是逃荒的人民群众,”至有父舍其子,夫捐(抛弃)其妻,行哭立丐,朝去夕死“。诗人把这些极端悲惨的景象都写进诗中,抒发了对灾民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当局的不满,并对自己尚不失于温饱的生活表示”羞不自容“。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思想的进步倾向。陆龟蒙
陆龟蒙(?—881?),字鲁望,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累试进士不中,一度做过湖州、苏州刺史的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常泛舟太湖,故自称”甫里先生“、”江湖散人“,又号”天随子“。他与皮日休交往甚密,诗文和皮日休齐名,并称”皮陆“。他的诗数量很多,但思想性不如皮日休。除少数诗反映了晚唐的政治黑暗和农村的残破景象外,大多数诗歌内容平庸。他和皮日休唱和而写的众多的诗篇,多是一些文字游戏,更无意义。在晚唐文风衰落的情况下,他的小品文倒有其独特的光采和锋芒。它们语言犀利,题材丰富,有的即事议论,有的托古喻今,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和腐朽,抨击了封建道德的虚伪。
有《笠泽丛书》、《松陵集》、《甫里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