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唐诗三百首
作者:吴调侯
本章字数:1142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3:23
已死于非命,军中缺乏得力的大将,事业不成,又有什么办法呢?
⑤他年:往年,即写这首诗的前五年(大中五年),李商隐曾到过成都,瞻仰了诸葛武侯祠,写了《武侯庙古柏》。锦里:在成都城南,是武侯庙的所在地。梁父吟:相传诸葛亮作有《梁父吟》(一作《梁甫吟》)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后人以乐府古辞中的《梁父吟》(”步出齐城门“)一篇定为诸葛亮所作,恐系附会。吟成:吟罢,吟毕。这两句说,想往年我到锦里瞻仰武侯祠,当吟罢《梁父吟》时,不禁为诸葛亮壮志未酬而感到抱恨不已。
这首诗张采田断为大中十年(856)冬,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还京,经筹笔驿有感而作。诗中盛赞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为他未能统一中国而感到惋惜;同时对懦弱昏庸、终于投降魏国的刘禅加以贬斥。这首怀古诗在艺术上也是一向为人们所赞赏的。它首先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以最精炼的笔墨,描绘诸葛亮长于治军、军纪严明、余威犹存,用以展示出他作为一个历史上著名军事家的形象的特征。接着又写了刘禅和关、张这两类具有不同典型意义的人物,来同诸葛亮的形象构成鲜明的对比。刘禅昏庸,使诸葛亮一生的谋划付之东流;关羽违反了诸葛亮联吴抗魏的策略,不仅使自己亡身,蜀汉兵挫地削,而且还招致张飞因他而死。这样对比,更显出了诸葛亮政治才能的卓越。基于以上的艺术描写,诗人在最后抒发慨叹就显得内容充实有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