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妙趣奇文 > 唐诗三百首

奉和杜相公发益昌①

书名:唐诗三百首 作者:吴调侯 本章字数:725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3:22


奉和杜相公发益昌①

  

  相公临戎别帝京,拥麾持节远横行②。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③。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千条拂去旌④。暂到蜀城应计日,须知明主待持衡⑤!

  ①奉和:见高适《燕歌行》注③。相公:唐时对宰相的尊称。杜相公:即杜鸿渐。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十月,剑南西山兵马使崔旰(gàn干)杀节度使郭英乂,占领成都,自称留后。邛(qiónɡ穷)州牙将柏茂琳、泸州牙将杨子琳等,起兵讨伐崔旰,蜀中大乱。大历元年(766)二月,唐代宗命杜鸿渐以宰相兼山南西道、剑东南西川副元帅、剑南西川节度使去蜀中平乱。岑参在杜鸿渐的幕府中任职方郎中,兼殿中侍御史。益昌:唐属山南西道,在今四川省广元县境内。大军四月至益昌,六月入剑门,七月抵成都。

  ②临戎:领兵执行军事任务。帝京:指长安。麾(huī挥):指挥用的旗子。节:古

时大臣外出行使使命的凭证。在唐代节度使临行,皇帝赐双旌双节。拥、持:都是执掌的意思。横行:见高适《燕歌行》注⑤。

  ③剑阁:四川省剑阁县北有大剑山、小剑山,其间数十里,山势陡峭,古人在悬岩处凿石架木而成阁道,所以称为剑阁。这里指大、小剑山一带的险路。巴江:即嘉陵江。这里指嘉陵江在阆(làng浪)中县以上的一段。

  ④征盖:大臣出征时用的麾盖,形似伞盖,圆顶,四周下垂丝绦。去旌:前进中的旌旗。

  ⑤蜀城:指成都。持衡:义同”持平“,比喻评量铨叙人才,公平持正而不偏颇。这里指杜鸿渐。

  大历元年(766),岑参随杜鸿渐入蜀平乱,这首诗写于行军途中。诗借对杜鸿渐的赞颂,反映了作者要求迅速平定叛乱,安定统治秩序的愿望。诗里把行军途中的景物写得十分清新,把艰苦的行军写得轻松愉快,字里行间,洋溢着乐观豪迈的情绪。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唐诗三百首》 的 妙趣奇文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