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妙趣奇文 > 唐诗三百首

蜀相①

书名:唐诗三百首 作者:吴调侯 本章字数:779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3:22


蜀相①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②。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③。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④。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⑤。

  ①蜀相: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

  ②丞相祠堂:据《方舆胜览》载:武侯祠在成都西南二里。锦官城:古代成都的别称。成都产蜀锦,古代曾设有专官管理,所以又称成都为锦官城或锦城。柏森森: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唐时武侯祠前有老柏树,相传为诸葛亮亲手栽种。

  ③黄鹂:黄莺。这两句表面上是写景实际是抒情,杜甫对诸葛亮极为景仰,为寻访而来,因此,祠堂中虽有映阶碧草,也无心观赏,让它自为春色;隔叶黄鹂的鸣叫,也无心倾听,任其空作好音。

  ④三顾:三次拜访。频烦:多次烦劳。天下计:统一天下的谋略。刘备曾三次往隆中拜访诸葛亮,商讨统一天下的大计。两朝:指蜀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济:辅佐刘禅匡济艰危。这两句概括了诸

葛亮一生的事业:早年帮助刘备开创基业,晚年辅佐刘禅,耗尽心血。

  ⑤出师:出兵。诸葛亮为了伐魏,曾六出祁山。公元234年,率兵占五丈原(今陕西省郿县西南),与司马懿相峙百余日,八月病死军中。英雄:这里指追怀诸葛亮的人们。

  杜甫在漂泊西南时,写了不少追怀诸葛亮的诗,这一首是乾元三年(760)寓居成都时所作。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深感朝中无人,希望能有象诸葛亮这样的政治家来辅佐肃宗,平定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局面。诗中明显地表现了对诸葛亮的赞颂和希望革新朝政的思想。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一是抓住祠堂典型环境的特征,如柏树森森,碧草萋萋,黄鹂空鸣来渲染寂静、肃穆的气氛,把诗人对诸葛亮的怀念表现得十分深沉。二是对诸葛亮的政治活动作概括的描写,勾画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的形象,更激起人们的钦敬。结尾一联,更从诸葛亮功业未遂留给后人怀念之情,表达了对他的赞美。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唐诗三百首》 的 妙趣奇文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