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唐诗三百首
作者:吴调侯
本章字数:829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3:21
bāo包)衣:古代儒生穿的一种宽大的衣服。
⑦君:指鲁儒。叔孙通:西汉初年的鲁地人。据《史记·叔孙通列传》记载: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后,叔孙通到故乡招集一批儒生,为刘邦制定朝廷礼仪,以巩固汉王朝的封建统治。当时有两个儒生不肯去,叔孙通讥笑他们是“鄙儒,不知时变”。殊:不同。伦:类。这两句说,那些鲁儒不如叔孙通能达时变,和我本是不同类的。
⑧达:通达,明白。汶(wèn问)水:水名,在今山东省中部。滨:水边。这两句说,鲁儒对于所处时代的政治需要都不明白,还是回到汶水边去耕田吧!表现了李白对腐儒的鄙视。
李白自开元二十四年(736)至天宝十年(751),曾多次居住鲁地,对鲁地的儒生有较深的了解。因此,他才能在这首诗中,以精练生动的笔墨,刻画了鲁儒迂腐可憎的面目。诗人之所以要讥讽那些儒生,主要是因为他们眼界狭窄,不懂安邦治国之道,而外貌却装得那么尊严,显得滑稽可笑。由此也体现了诗人在政治上积极有所作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