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3:21
内容和艺术风格。
李白的诗歌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的风貌,表现了诗人的进步理想,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战斗精神,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诗中,充满了那种“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理想,他说,“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赠韦秘书子春》)又说,“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书情赠蔡舍人雄》)。甚至痛苦地喊出了:“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恐不照余之忠诚。”(《远別离》)因自己的抱负不能实现,残酷的现实使他清醒地看到封建统治者的无耻和卑劣,因而构成他诗歌内容的重心,就是对于封建权贵的揭露和鞭挞,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和抗争。由于封建统治者是以“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第十五首),那么李白这样的歌唱:“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将进酒》)“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就决不只是消极的了。基于对社会理想的追求和对封建权贵的痛恨,因而在对待劳动人民的态度上,李白是比较好的。象《秋浦歌》中赞颂冶炼工人的那种热情,以及《宿五松山下荀媪家》那样的惭愧心情,还有《丁都护歌》中对船夫苦难的深切同情,都是极为感人的,成为李白诗歌的重要内容。至于那些描山绣水的诗篇,李白也是以饱蘸热爱祖国河山激情的彩笔去涂抹的,通过这些生动的艺术形象,不仅再现而且突出了祖国山川的雄奇壮丽,给人一种激励和鼓舞。
李白诗歌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的艺术魅力。他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大胆地运用高度夸张的比喻,对事物进行艺术的描绘,使形象具有扣人心弦的感染力。他的想象奇特而丰富,把自己的形象思维常驰骋于悠远的时间和空间之中,而无所拘束。他为了表达其思想感情的需要,还运用各种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创造出特异惊人的艺术形象。更值得注意的是,李白总是在他的强烈的感情驱使下,把夸张的比喻、丰富的想象等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和神话传说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使他的许多浪漫主义诗篇具有豪迈的气势,昂扬的情调,奇特的形象,非凡的意境,对读者能产生极为强烈的感人的艺术效果。
由于李白受道家思想影响较深,因此,在他感到政治上失意时,就常常以道家的虚无思想来否定现实,获取暂时的精神安慰,并由此进而纵情歌酒,及时行乐,写了一些反映消极颓废情绪的诗歌,对读者产生消极影响。
有《李太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