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3:20
华美的屋子。(捣)衣砧(zhēn针);当时人们用来捶打缣素或洗衣用的石头。这两句是说她无论在那里都有月光照耀,也就是说处处都触发她的愁思。
逐:随。月华:月光。 君:指旅人。
长飞:远飞。光不度:飞不出月光影里。潜跃:冷不防地跳跃一下。水成文:江面激起波纹。鱼、雁这里又喻指书信。古代有鱼雁传书的故事。这两句以动衬静,写长空寥廓,太地寂静,暗示音讯难通。
闲潭:幽静的水潭,即下文的江潭,当在明月楼外。这两句是说夜里做梦也梦见春深花落,但还不见旅人回家。
这两句说夜深了,江水带着落花流去,好像把春天也快带走了。 以上四句着重点明怀念的感情,并转换响亮的韵脚,有些像歌曲一样,音阶突然升高,使作品在临近结束的时候,又有波澜,有起伏,有变化。
碣(jié杰)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潇湘:河名。湘江流到湖南零陵县西合潇水,称潇湘。 这两句写思妇与旅人天南海北,相距遥远。
这两句将落月、江树人格化,好像它们都有知觉,有感情,对思妇表示同情。这最后四句诗又离开人物,写到辽远的自然界(当然,”碣石潇湘无限路“还是和人物有关和切合的),写其他踏着月色回家的人,却不再提到前面写的人物——思妇;但是却有着她的影子和她的思想情绪。这样就使读者读完这首诗后,觉得境界开阔,并且留下想像和回味的余地。在声调上,这四句也相应地变为低抑的仄声韵脚,很有助于这种内容的表达,加强诗的感染力。
《春江花月夜》,乐府《清商曲·吴声歌》的旧题,陈、隋时代的作者曾用以写浮艳的宫体诗。到了张若虚手里,他能脱出窠臼,别开生面,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象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的画卷。它描写了江水、沙滩、月色、原野、枫林、花木、船只、高楼、船上的旅客、洗衣服的砧石、天空鸿雁的远飞、水中鱼类的跳跃,等等,内容丰富多采,造成一种迷人的气氛;而且抒情的味道很浓厚,一往情深,使人为诗中情绪所萦绕,久久不能消失。当然,诗中着力渲染的楼上妇女的情思,离愁别恨,缠绵悱恻,对劳动人民来说,这种调子并不那么健康,它反映了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不过,这首诗描写的还是封建社会比较低下的普通人的生活,与那些歌颂和娱乐封建统治阶级上层,为封建主义服务的作品不同。还有,这首诗在艺术上很有特色,有许多使人读后就不能忘记的诗句。这些,都是这首诗在过去长期流传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