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版经典 > 问佛·观心清样

第六节 净宗问辨

书名:问佛·观心清样 作者:李叔同 本章字数:2451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31日 21:18


第六节 净宗问辨

  

  古德撰述,每设问答,遣除惑疑,翼赞净土,厥功伟矣。宋代而后,迄于清初,禅宗最 盛,其所致疑多原于此。今则禅宗渐衰,未劳攻破。而复别有疑义,盛传当时。若不商 榷,或致诖乱。故于万寿讲次,别述所见,冀息时疑。匪曰好辨,亦以就正有道耳。

  问:当代弘扬净土宗者,恒谓专持一句弥陀,不须复学经、律、论等,如是排斥教理, 偏赞持名,岂非主张太过耶?

  答:上根之人,虽有终身专持一句圣号者,而决不应排斥教理。若在常人,持名之外, 须于经、律、论等随力兼学,岂可废弃。且如灵芝疏主,虽撰义疏盛赞持名,然其自行 亦复深研律藏,旁通天台、法相等,其明证矣。

  问:有谓净土宗人,率多抛弃世缘,其信然欤?

  答:若修禅定或止观或密咒等,须谢绝世缘,入山静习。净土法门则异于是。无人不可 学,无处不可学,士农工商各安其业,皆可随分修其净土。又于人事善利群众公益一切 功德,悉应尽力集积,以为生西资粮,何可云抛弃耶!

  问:前云修净业者不应排斥教理抛弃世缘,未审出何经论?

  答:经论广明,未能具陈,今略举之。《观无量寿佛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 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 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乃是过 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无量寿经》云: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殖诸德本 ,至心回向,欢喜信乐,修菩萨行。《大宝积经发胜志乐会》云:佛告弥勒菩萨言:菩 萨发十种心。一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慈,无损害心。二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悲,无 逼恼心。三者,于佛正法,不惜身命,乐守护心。四者,于一切法,发生胜忍,无执着 心。五者,不贪利养,恭敬尊重,净意乐心。六者,求佛种智,于一切时,无忘失心。 七者,于诸众生,尊重恭敬,无下劣心。八者,不着世论,于菩提分,生决定心。九者 ,种诸善根,无有杂染,清净之心。十者,于诸如来,舍离诸相,起随念心。若人于此 十种心中,随成一心,乐欲往生极乐世界,若不得生,无有是处。

  问:菩萨应常处娑婆,代诸众生受苦。何故求生西方?

  答:灵芝疏主初出家时,亦尝坚持此见,轻谤净业。后遭重病,色力痿羸,神识迷茫, 莫知趣向。既而病瘥,顿觉前非,悲泣感伤,深自克责,以初心菩萨未得无生法忍。志 虽洪大,力不堪任也。《大智度论》云:具缚凡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无有是 处。譬如婴儿不得离母。又如弱羽只可传枝。未证无生法忍者,要须常不离佛也。

  问:法相宗学者欲见弥勒菩萨,必须求生兜率耶?

  答:不尽然也。弥勒菩萨乃法身大士,尘尘刹刹同时等遍。兜率内院有弥勒,极乐世界 亦有弥勒,故法相宗学者不妨求生西方。且生西方已,并见弥陀及诸大菩萨,岂不更胜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 菩萨、弥勒菩萨等。又《阿弥陀经》云:其中

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 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只说。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 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据上所引经文,求生西方最为殊胜也。故慈恩教主窥基大师曾撰 《阿弥陀经通赞》三卷及疏一卷,普劝众生同归极乐,遗范具在,的可依承。

  问:兜率近而易生,极乐远过十万亿佛土,若欲往生不綦难欤?

  答:《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灵芝弥陀义疏》云: 十万亿佛土,凡情疑远,弹指可到。十方净秽同一心故,心念迅速不思议故。由是观之 ,无足虑也。

  问:闻密宗学者云,若惟修净土法门,念念求生西方,即渐渐减短寿命,终至夭亡。故 修净业者,必须兼学密宗长寿法,相辅而行,乃可无虑。其说确乎?

  答:自古以来,专修净土之人,多享大年,且有因念佛而延寿者。前说似难信也。又既 已发心求生西方,即不须顾虑今生寿命长短,若顾虑者必难往生。人世长寿不过百年, 西方则无量无边阿僧只劫。智者权衡其间,当知所轻重矣。

  问:有谓弥陀法门,专属送死之教,若药师法门,生能消灾延寿,死则往生东方净刹, 岂不更善?

  答:弥陀法门,于现生何尝无有利益,具如经论广明,今且述余所亲闻事实四则证之, 以息其疑。一、瞽目重明。嘉兴范古农友人戴君,曾卒业于上海南洋中学,忽尔双目失 明,忧郁不乐。古农乃劝彼念阿弥陀佛,并介绍居住平湖报本寺,日夜一心专念。如是 年余,双目重明如故。此事古农为余言者。二、沉疴顿愈。海盐徐蔚如旅居京师,屡患 痔疾,经久不愈。曾因事远出,乘人力车磨擦颠簸,归寓之后,痔乃大发,痛彻心髓, 经七昼夜不能睡眠,病已垂危。因忆《华严十回向品代众生受苦文》,依之发愿。后即 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不久遂能安眠,醒后痔疾顿愈,迄今已十数年,未曾再发。此事蔚 如尝与印光法师言之。余复致书询问,彼言确有其事也。三、冤鬼不侵。四川释显真, 又字西归。在家时历任县长,杀戮土匪甚多。出家不久,即住宁波慈溪五磊寺,每夜梦 见土匪多人,血肉狼藉,凶暴愤怒,执持枪械,向其索命。遂大恐惧,发勇猛心,专念 阿弥陀佛,日夜不息,乃至梦中亦能持念。梦见土匪,即念佛号以劝化之。自是梦中土 匪渐能和驯,数月以后,不复见矣。余与显真同住最久,常为余言其往事,且叹念佛功 德之不可思议也。四、危难得免。温州吴璧华勤修净业,行住坐卧,恒念弥陀圣号。十 一年壬戌七月下旬,温州飓风暴雨,墙屋倒坏者甚多。是夜璧华适卧墙侧,默念佛号而 眠。夜半,墙忽倾圯,砖砾泥土坠落遍身,家人疑已压毙,相率奋力除去砖土,见璧华 安然无恙,犹念佛号不辍。察其颜面以至肢体,未有毫发损伤,乃大惊叹,共感佛恩。 其时余居温州庆福寺,风灾翌日,璧华亲至寺中向余言之。璧华早岁奔走革命,后信佛 法,于北京、温州、杭州及东北各省尽力弘扬佛化,并主办赈济慈善诸事,临终之际, 持念佛号,诸根悦豫,正念分明。及大殓时,顶门犹温,往生极乐,可无疑矣。

  

下载APP看小说 不要钱!
(←快捷键)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快捷键→)

类似 《问佛·观心清样》 的 公版经典 类小说:

游戏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下载畅读书城

下载APP 天天领福利

返回顶部